拉毛草:狼也嚇不跑的女教師 秋意已將美仁大草原染得金黃。在離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市區56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的純牧區,藏著曾經的佐蓋多瑪鄉德合茂小學。這是拉毛草的故事開始的地方。 總監制 | 翟博 監 制 | 陳志偉 周飛 ...
甘南州:教育作鋤墾高原 10月中旬,秋意漸濃,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已飄起雪花。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處的甘南州,有著絕美的自然風光,也有最艱苦的生活條件。 正是在這個地方,教育化作開墾高原的鋤頭,成為撬動貧困的杠桿。...
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教育扶貧之路 (鎮原縣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劉海龍 供圖)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近年來,甘肅省鎮原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教育作為...
甘肅東鄉:給鄉村孩子圓夢的機會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鎖南中學校長王天明(左二)帶領教師入戶動員勸返學生。崔鵬 供圖)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承載著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發展的希望,也承...
拓寬教師補充渠道 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年鄉高馬村小學的師生開展課外活動。潘家華 供圖)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全國最早成立、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普...
精準實施教育扶貧 全面推進教育公平 皮山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總面積3.9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4萬人,轄16個鄉鎮169個行政村,有貧困村158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05個),動態管理后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024戶118935人。截至201...
用心用情打好仫佬山鄉教育脫貧攻堅戰 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河池市東部,總人口38.8萬,其中仫佬族人口占比34.9%,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和廣西深度貧困縣。2015年底,全縣共有...
甘肅禮縣:堅持四個聚焦 促進教育公平 甘肅禮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部,總人口54.3萬人,農村人口48.41萬人,貧困人口1.21萬人,貧困發生率2.5%,是全國52個未摘帽退出的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我們禮縣教育系統將教育扶貧與均衡發展相結合,...
邊城大愛育桃李 無悔芳華閃金光——記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 活動名稱: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10 姓名:烏云其木格 數十里綿延的曠野邊城, 過百次大膽的革新嘗試, 近千位學子的深切回憶, 一萬多日夜的辛勤耕耘…… 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獻...
?扎根邊疆實際 厚植民族教育 (莎車縣思源小學學生在運動會上賽跑。陳海洋 供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導致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差、教育意識薄弱、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低,嚴重制約了...
哈尼族是我國西南邊疆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集中分布在今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歷史上,哈尼族先民素有抵御外敵入侵的傳統,多次參與征戍交趾的...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2020年9月1日,《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
語文綜合性學習及其基本特點 綜合性學習是新中國成立后第八輪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在2001年開始的這輪課程改革中,各學科都設置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就語文綜合性學習來說,它是語...
當前,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生活中缺少漢字學習環境,且家長無法提供足夠的學習支持,是“三區三州”語文教師在工作中普遍面臨的實際困難。教師不僅要解決語文課程將口語轉換為書面語...
2017年至2020年,在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的支持下,我們連續四年分別在杭州、北京、常州開展了6期“三區三州”中學和小學數學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示范培訓,培訓學員共計556名,覆蓋“三...
消除貧困是全面小康社會以及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20年,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對56個民族同呼吸、共患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關系的科學概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情懷教育貫穿個體成長的全過程。首先,根據尤里·布朗芬布倫納關于人類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型,個體發展在受到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物理環境的影響的同時,也受...
群體之所以是群體、共同體之所以成為共同體,有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要有個精神歸宿、要有個精神家園,這是共同體心理需要的較高層次體現,同時也是高級心理活動的反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是...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學術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南開大學民族研究中心聯合內蒙古師范大學和青海民族大學舉辦了以“教育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19 www.huaerg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